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227章 江南逋赋

第227章 江南逋赋

    安庆的陷落,对于革新军的战略意义极为重大,意味着通往南京的道路已经被扫平,且再无值得一战的对手。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晟反而不再着急,甚至都不愿意急切的去进攻南京。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原因也很简单,对于实力急剧膨胀的革新军而言,取江南可能并不困难,但是想要守住江南,将江南变成如同郧阳一般的根据之地,却显得十分困难。

    江南富庶,人人皆知,但是具体到整个大明的财政体系来看,仅仅占据全国十六分之一田土面积的江南八府,即苏松常镇应杭嘉湖等地,却贡献了足足全国五分之一以上的税粮,堪称大明朝的重要财税重地。

    但正因如此,也使得江南之地的治理变成了一个大难题,其中江南逋赋便是一个极为典型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大明朝财政日益枯竭与这一点也分不开关系。

    所谓的逋赋,即未出之赋,指未能按时按量缴纳的田赋。

    当然,江南逋赋本身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曾经与陈友谅和张士诚交锋,在经过十余年的鏖战后,终于击败了这两个对手,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后,对原来的陈友谅和张士诚统治区域存在一定的政策倾斜。

    就好比在课税方面,昔日的镇江府作为最早归附于朱元璋的地区,自然也得到了大量的优待,像税粮征收、蠲免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照顾,反之像苏松嘉湖等原属张士诚势力范围的江南核心区域,却长时间被施加重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乃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而司农卿杨宪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赋,亩加二倍。”

    除了重赋以外,朱元璋甚至还专门规定,“苏松江浙官毋得官户部”,即从政治层面上将苏松嘉湖等地官员从政策上改变重赋的出路彻底堵死,可以说当时的江南虽然是财税重地,可实际的政治地位并不高。

    当这种情况长期持续时,自然也酿成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江南地区对大明朝并没有强烈的归属感。尤其是江南本土士绅,在面对即将灭亡的大明朝时,没有丝毫的忠诚可言,同时也衍生出了逋赋的问题。

    除此之外,江南的逋赋问题也跟大明朝粮长制度的崩塌有关系,毕竟这种制度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变化,其实施成本已经变得极为高昂,无法长时间维持下去,因此到了仁宣时期,大明朝为了保证税粮可以正常征收,便采取了一套新办法。

    这个新办法即加强官府的直接介入征收力度,也就出现了专门负责基层管粮的官员,比如由通判、县丞专门负责催粮,与督粮道、巡抚共同构成了地方三级税粮征解体系。

    严格来说,这一变化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在大明中期,像胡概、叶春和周忱等三人就曾经以雷霆手段打击江南豪猾,着着实实将逋赋问题治理了一番,全面整顿了江南的财税问题,实现了从宣德八年至正统十四年间“税粮俱完,全无拖欠”的奇迹。

    当然,这一举动也迎来了江南士大夫的反扑,使得周忱最终遭到弹劾罢官。而之后的继任者虽然也针对治理逋赋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可是却始终无法收效,逋赋问题遂死灰复燃,甚至越演越烈。

    等到了嘉靖时期后,江南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理,其中主要体现在此地百姓人口繁密,事物繁杂,且百姓刁横,使得不少派去的基层官员苦不堪言,甚至许多官员都想逃离繁华的江南,就连内阁首辅徐阶这个松江华亭人,也不得不承认‘其乡人最无天理’,认为此地人情狡诈,不好治理。

    同时,江南逋赋难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拖欠赋税的主要群体并不是寻常百姓,而是江南缙绅阶层,他们本身与朝廷的官员关系密切,自然也享受一切针对缙绅阶层的政治经济特权,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赋役优免权。

    江南士绅们不仅自己和家人可以免去赋税徭役,甚至还可以通过接受‘诡寄’、‘投献’投献的方式来扩大这种特权,使得江南的大片土地都成为了士绅们名下的土地,公然逃避朝廷赋税。

    到了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面临这种局面,甚至都感叹江南豪绅之家,动不动就几万顷地,可这些土地却不缴纳赋税,国家怎么可能会不贫困呢?

    为了抑制这种情况,张居正开始进行变法,在江南等地士先后实施了包括一条鞭法、清丈田亩、均田均役等一系列改革,其中大部分有意无意都在限制缙绅优免权的冒滥,但是由于江南士绅阶层强大的政治实力,又使得张居正的变法成果逐渐烟消云散,此后逋赋问题便再也难以遏制。

    当然,难以遏制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江南士绅阶层构筑的官场复杂脉络。因为江南不仅是首屈一指的赋税重地,同样也是天下闻名的科举之乡,其中江南所在的浙江和南直隶几乎包揽了整个大明进士的四分之一强,除此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举人和生员,这些乡人遂结党进入朝野,也同样在影响着朝廷对江南的种种政策。

    就好比在江南逋赋这件事上,像苏州昆山人顾鼎臣、苏州常熟人赵用贤,在进入朝廷后都曾经屡屡上书,要求朝廷放宽对江南的严酷政策,尽管这些人都屡遭打击,可是却始终都在明里暗里进行着。

    在这般潜移默化之下,也使得朝廷对于江南逋赋的处置上再无更进一步,那些被派去江南的抚按大臣们也不得不有所顾忌,像嘉靖年间的苏松巡按周如斗,为了博取当地人的信任,便采取停征钱粮的法子,使得当地士绅大为欢喜,于是便被提拔为了苏松巡抚。

    可等他当上了巡抚之后,因为职责缘故又不得不重新复征过去免停的逋赋后,就受到了当地士绅的厌恶怨恨。

    再比如大名鼎鼎的海瑞,他不仅让当地豪强狠狠出了一次血,还迫使首辅徐阶退田,可是这样一来也使得他刚刚到任半年,就迅速明升暗降,被调离了江南。

    像这样的事情依然在屡屡发生着,以致于当革新军即将进入江南的时刻,李晟却开始深思熟虑未来治理江南的模式了。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