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251章 金陵

第251章 金陵

    当初安庆之战结束后,李晟的确犹豫过到底要北伐还是东进,在这个战略问题的两端,实际上有两个可能,一个是选择跟李自成合作还是跟明廷合作,另一个是选择与谁为敌的问题,但是最终指向的敌人都是建州。

    当然,因为崇祯皇帝的短视,再加上一系列的变故,使得李晟最终坚持东进的想法,同李自成进行全面缓和,目的也是因为他已经看穿了明廷虚弱的本质。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十七年时大顺攻克京城以及崇祯的自尽,被视为大明王朝的覆灭。可实际上当时的大明朝淮河以南绝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明政府管辖之下,在大顺军向京城进军之际,南方的一些官员也都已经知道京城难保,做好了迎接太子朱慈烺前来金陵监国的准备。

    即便后来崇祯和太子朱慈烺都没能离开京城前往金陵,可是大明朝依然还有福王、潞王这些选择,到后来依然拥有接近八十万兵力,而当时的清廷入关之后,所面临的对手也已经从明廷转向了大顺军,可在这种环境下,大明朝依然只是挣扎了三十九年,最终还是彻底覆灭。

    李晟作为后世者,当然明白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特别是大明朝的痼疾并没有随着京城被占领而消失,而是继续留存于南明各朝廷当中,内斗党争不断,使得南明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也没有调动南方的资源和潜力,最终憋屈的被灭掉了。

    但是在李晟看来,要在当时的环境实现隔江相持并不困难,甚至重新反攻回去,将清廷赶出北方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前提是必须要从根本将大明朝换一遍血。

    如今的革新军作为一个新生的集体,其内部的凝聚力和奋斗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凝聚,因此只要治理好江南,哪怕没有新的科技出现,也完全有能力跟清廷形成战略相持。

    也正是处于这一点考虑,才让李晟坚定了速去金陵的决心。

    “命令第一师和第二师,火速前进,另外可以发起攻心之策。”

    “是,大都督。”

    李晟继续道:“我率领近卫师也会随后赶到,至于第三师和第四师,从两侧对金陵屏障展开进攻,做好持久围攻的准备。”

    历史上的金陵几乎是不战而下,清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

    当然,这也是因为扬州之战的缘故,使得南京城内众人都失去了继续坚守的信心。

    但那毕竟是历史,李晟绝不能认为历史只会简单的重演,他必须去考虑到南京城坚守不下的可能。

    李晟转过头来问向宋献策和堵胤锡,道:“你们可曾拟好了檄文?”

    在进攻南京之前,李晟就决定发布讨伐檄文,以示顺天应命,名正言顺。

    堵胤锡早早就拟好了文稿,他也给宋献策看过,并无什么异议,当即便恭敬的说道:“下属已经仿佛推敲修改过,只是此封檄文事关重大,乃我革新军第一道东征檄文,必须等大都督亲自斟酌。”

    李晟轻轻点了点头,示意堵胤锡念一遍。

    堵胤锡当即捧起已经写好的檄文,凝声道:“大华夏都督府大都督为奉命征讨事:自古帝王兴废,民兆于心。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诞我圣主,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今我主亲提兵十余万,所过秋毫无犯,晓谕文武官等,审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

    念道这里,他继续道:“如官民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李晟听完这封檄文,整体来说并不复杂,稍微读点书也能听明白,便点了点头,道:“这些檄文定下以后,就派人迅速印出来吧,若是能因此少一些抵抗,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要多印一些,务使沿路各府州县,官绅百姓们都能知晓。”

    堵胤锡继续道:“是。”

    李晟又看向了张鼐,此次进攻南京以他为先锋,道:“张鼐,这一次我们攻下金陵后,就要正式在金陵建制,务必以民心为重,此战需尽量少造杀孽,你可明白?”

    张鼐点了点头,道:“尽可能保存江南的元气,将来才能作为咱们抵御建虏的根基之地,大都督的良苦用心我明白。”

    李晟赞许的点了点头,笑道:“如今倒真是有些刮目相看了,你能懂得这个道理,说明这个先锋交给你就没错。”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说完,李晟继续道:“允锡,我要在檄文后面再加上一段,你且记来——”

    堵胤锡听到这里,当即便派人拿来了笔墨,开始现场记录。

    李晟悠悠叹了一口气,道:“本督惭愧,不以渺渺之身,起于商洛郧房,兵威所至,壶浆竞迎。兹者湖广底定,定于武昌,兴师东渡,直捣金陵。指日戈归牧野,马放华阳,长安定鼎。与万民同登衽席,岂不休哉。”

    听到李晟言语中浓烈的爱民之情,在场的堵胤锡亦忍不住有些垂泪,在他看来,像大都督这样的人真有几分古君子之风。

    李晟继续道:“凡尔将士,共宜各舒忠愤,用集厥功。其有摧锋陷阵,勤劳懋著之士,裂土分茅,锡之带砺。凡尔将士,共喻此意,勿焚我庐舍,勿虐我黎民。惟今约誓,其各勉旃。”

    “属下替百姓们,谢过大都督!”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